請問APSC及全片幅的差異是?


APSC 和全片幅的主要差異在於感光元件的大小:
  • 全片幅 (Full Frame):感光元件大小與傳統 35mm 底片相同 (36 x 24mm)。
  • APSC (Advanced Photo System type-C):感光元件大小約為全片幅的 2/3,尺寸約 23.6 x 15.6mm (各廠牌略有差異)。
這種尺寸差異導致以下幾點不同:
畫質
  • 全片幅:由於感光面積較大,通常能捕捉更多光線和細節,帶來更好的高 ISO 表現、更寬廣的動態範圍,以及更淺的景深效果。
  • APSC:雖然畫質仍相當不錯,但在極端條件下 (如低光或高對比場景) 可能不如全片幅。
視角/焦距轉換
  • 全片幅:鏡頭焦距所呈現的視角即為實際焦距。
  • APSC:由於感光元件較小,會產生「裁切效應」,使鏡頭視角變窄。需乘上「裁切係數」(通常為 1.5 或 1.6) 才能得到等效全片幅焦距。例如,50mm 鏡頭在 APSC 上的視角相當於全片幅的 75mm 或 80mm。
體積與重量
  • 全片幅:相機和鏡頭通常較大較重,攜帶性較差。
  • APSC:相機和鏡頭相對較小較輕,便於攜帶。
價格
  • 全片幅:相機和鏡頭價格通常較高。
  • APSC:相機和鏡頭價格相對較親民。
選擇建議
  • 全片幅:適合對畫質有極高要求、經常拍攝低光或需要淺景深效果 (如人像、婚禮) 的專業攝影師或攝影愛好者。
  • APSC:適合預算有限、重視輕便性,或拍攝題材不需要極致畫質 (如風景、旅遊、日常記錄) 的攝影新手或一般使用者。
總結
APSC 和全片幅各有優缺點,選擇時應根據自身需求、預算和拍攝題材來決定。若預算允許且對畫質有極高要求,全片幅是更佳選擇;若預算有限或重視輕便性,APSC 也是很好的選擇,能提供不錯的畫質和更靈活的拍攝體驗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Sony 70-200 f4 g2的鏡頭跟騰龍70-180 f2.8 g2的鏡頭主要的功能差異及應用場景差異

相機的中的包圍式曝光是甚麼意思?

環境人像攝影中,不同視角的運用有何優缺點?